新闻背景:日前,有新闻报道在广东省汕尾市区,多条路道上“建筑材料随意放置,建筑垃圾任性堆放”的现象引发了市民的关注。这些建筑垃圾霸占了整条人行道,影响了市区的交通,带着浓厚石灰味的粉尘迎风飞扬,给城市增添了一道特殊的“风景线”。
评论: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许多地方原本暴增的建筑垃圾更来不及被消化,建筑垃圾“占道扰民”、“围城堆山”的现象也就见怪非怪了。据统计,目前,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已由以往的4000万吨/年增加到现在的4亿吨/年,在业界看来,建筑垃圾的排放高峰早已兵临城下。但与建筑垃圾存量巨大的事实相反的是,目前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率却还不到5%。
对于建筑垃圾的治理,以往的方式显得有些简单粗暴,以深圳特区为例,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,其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体分为2类: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,约占比98%;二是经分拣后处理,约占2%。如果仅靠填埋使之自然降解,任性的“建筑垃圾”何时休将成为一个未知数。因此,对建筑垃圾“循环再利用”,实现资源化利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事实上,对于如何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,我国从1992年就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引导,如2005年制定了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》等,但这些法规在具体的落实中却经常被束之高阁,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。而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理总体上施行源头消减的策略,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,而对已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有效措施将其减量,使其成为再生资源,基本上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。例如美国,其《超级基金法》规定:“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,不得擅自随意倾卸。”再加上美国相对成熟的工艺处理技术,可以说美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效率可以达到将近100%,其治理的经验方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依然任重道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