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公司简介 | 行业动态 | 企业荣誉 | 公司新闻 | 客户服务 | 企业招聘 | 联系我们 | 客户留言 | 会员中心
  今天是:   搜索:
公告信息
· 搬迁通知:内蒙古银鹰建筑安装
· 关于公布2018年度内蒙古自
· 关于公布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安全
·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
· 关于西部六盟市工程质量预拌混
· 关于开展西部六盟市工程质量、
客户服务
· 承诺书
· 相关知识介绍
· 顾客服务通用说明
你认为本站外观如何!
1.非常好相当不错。
2.还可以比较满意。
3.并不怎么样一般。
4.很差劲不怎么样。
 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详细内容
陈跃:以“匠心”抓细抓紧抓实每一个环节
作者: 孙宇枫 孙成栋   来源: 中国建设报   加入日期:2025-9-17  点击率:5
陈跃:以“匠心”抓细抓紧抓实每一个环节
2025-09-16 10:41:36来源:中国建设报    作者:孙宇枫 孙成栋

“他是一位真正的‘工匠精神’‘鲁班精神’传承者!”谈起千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陈跃,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赞叹。

作为一名建筑业从业者,陈跃始终怀揣初心、肩扛使命,以“当匠人”“塑匠心”“立匠魂”的追求,努力成为一名践行“工匠精神”“鲁班精神”的行业先锋。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“江苏工匠”、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见证了他二十载的匠心与担当。

精益求精 用担当坚守“匠心”

2005年7月,走出校门的陈跃,入职了千和建设百安居项目部,20年来,他胸怀为建筑业奉献光热的梦想,从一名“小青工”,一步步成长为集团项目技术部经理、技术总监。

作为项目技术管理“总闸”,陈跃清醒认识到,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所在,优质工程承载着全社会的信任和期待、安全与福祉,在技术管理上须臾不可松懈,必须时时以“匠心”抓细抓紧抓实每一个环节。

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这些年,他恪守“做细每一道工序,做精每一个环节”的原则,严格执行“质量不达标,坚决不罢休”的铁律,正是得益于这种“处处见匠心”的工作作风,陈跃所负责的多个项目获得江苏省建筑工程最高奖项——“扬子杯”优质工程奖。

在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南扩工程施工过程中,陈跃发现存在管线混乱问题。当时在施工高峰期,同时穿插施工的分包单位有20多家,情况复杂,管理难度大。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,必定埋下安全隐患。为了精准做好管线排布,陈跃迅速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,利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建立大数据智慧工地系统,主导全专业设计施工管理,不仅解决了疑难技术问题,还实现了提前一个月竣工。

“建筑质量的提升,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。”这是陈跃常说的一句话。针对装配式建筑“结构连接可靠性”这一行业性技术难题,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、刻苦攻关,成功研发出“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”,填补了行业空白。该技术通过智能灌浆监测系统,让传统盲操作的套筒灌浆实现可视化、数据化、智能化、精准化,使装配节点强度提升20%以上,施工效率提高35%,这项技术不仅获得专利,也为打造更多优质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

盐城市亭湖第一小学(现更名为盐城市青年路小学)是陈跃参与打造的装配式建筑“典范作品”之一。该工程总建筑面积3.6万平方米,在采用“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”的过程中,陈跃吃住在工地、全程“抠”细节,每一道工序、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把关,确保这项新技术得到“百分百”落实。

“在我所负责的建筑项目中,不少是教育领域工程,更得时时处处体现‘匠心’,以十二分的小心,换得学生舒心、家长放心、社会安心。”陈跃说。

锐意开拓 用创新熔铸“匠心”

“建筑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,唯有始终秉持匠心,不断开拓创新,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”这是陈跃的座右铭。在集团的支持下,陈跃牵头设立了“千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”,并组织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,靶向化开展科技研发。

随着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政策的大力推行,陈跃带领创新团队主攻装配式建筑技术,被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课题专家委员会聘为“装配式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”课题负责人。在此过程中,陈跃时时以“鲁班精神”自勉,一心扑在课题上,有时候头一天加班到深夜,第二天一大早便又出现在项目现场或科研一线。课题完成后,不仅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,也为集团装配式建筑产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。

陈跃还带领团队研发出新产品蒸压橡胶粉—粉煤灰砌块,助力江苏省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形成数十亿元的产值规模,此产品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。据悉,蒸压橡胶粉—粉煤灰砌块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、公用建筑和工业厂房内、外墙,以及房屋的基础施工,是替代烧结黏土砖的新型墙体材料。

“创新没有止境,追梦人永远在路上。”陈跃表示,将永怀匠心,进一步深耕建筑业绿色化、智能化领域,努力在新型建筑科技研究上迈出更大步伐,取得更多成果。

热心帮带 用无私传承“匠心”

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人才支撑。为此,陈跃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、专业优势与技能优势,主动扛起“传帮带”的重担,毫无保留地将所学倾囊相授,为集团乃至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
他以“千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”为依托,打造了“1234”工匠人才培养机制:1个核心(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)、2个维度(专业能力+职业素养同步提升)、3个层次(新员工—技术骨干—专家梯队)、4个平台(师徒传承平台、项目实战平台、校企合作平台、创新研发平台)。针对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,还建立了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网络。

在具体的“传帮带”实践中,陈跃创新应用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教学模式。一方面,系统讲解装配式建筑、BIM等技术知识,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;另一方面,他坚持在施工现场“手把手”教学,从识图放线到关键工艺节点处理,都进行细致指导。

同时,陈跃特别注重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、践行“工匠精神”,鼓励他们不仅要技术精湛,更要具备责任心和传承意识。

春风化雨,桃李飘香。在陈跃的无私付出下,集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已形成完整的人才梯队。陈跃信心满满地表示:“将继续努力,引领更多年轻人秉承匠心、奋发精进,跻身优秀人才工匠方阵,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精彩,为建筑事业作出更大贡献。”

编辑:孙宇枫 孙成栋
⊕ 上一篇:以天下为怀 行人间正道——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
⊕ 下一篇:厦门以智能建造为引擎 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
   
 地址: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新华西街建设南路12号 邮编:016000
 邮箱:yinyingcn@126.com 电话:0473-3231515 传真:0473-3231515
www.yinyingcn.com/ © 内蒙古银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
蒙ICP备10001651号